摘要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及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是重要的致病菌与腐败菌,极易形成生物被膜,对人类健康和食品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Pel胞外多糖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生物被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应的Pel系统进行合成和转运。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Pel系统相关蛋白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本研究以3种常见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结合ExPASy在线工具、SignalP 4.0 Server、TMHMM-2.0、Phyre2等软件,分析了3种假单胞菌Pel胞外多糖转运系统相关蛋白PelA-G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域以及三级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除PelE和PelG蛋白的理论等电点存在差异外,3种假单胞菌Pel系统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荧光假单胞菌PelA蛋白不含跨膜区,铜绿假单胞菌PelE蛋白比另外两种菌多1段跨膜区,其他蛋白的跨膜区不存在明显差异。同源建模结果表明,3种菌PelA-G蛋白的折叠方式相同,三维结构能够高度重合,推测它们在Pel胞外多糖转运过程中发挥着相同的功能。本研究从生物信息学的角度揭示了3种假单胞菌Pel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的共性,为该系统转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
单位生命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