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儿童具有哲思,并值得成人欣赏和品味。由于标准的偏失,儿童作为哲学思考者的身份被成人习惯的权威所遮蔽。受哲学的固有印象、传统"教化"等影响,儿童哲学面临实践的阻碍与异化。对此,需要教育者转换视角,以适宜的方式呵护儿童天生的哲思。这种呵护应以大量有洞察、有意义的生活场景中的对话来实现。对话应符合表征基本问题、厘清核心概念、建立自身观点、基于论据建构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