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最初的三所"新芽小学"(20082011),到鞍子河/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宣教中心(2011/2012)、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熊猫监测站(2012),再到南汇东滩湿地鸟类禁猎区工作站(2013)等一系列项目中,朱竞翔及其团队研发的"轻型复合建筑系统"在实践中不断成熟和扩展。从2015年为偏远乡村学前教育开发的房屋产品——西部阳光乡村幼儿园活动室,到2016年参加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的"斗室",没有采用通常的轻钢骨架结构做法,而是以轻木格子为基本单元组装而成。本采访主要围绕乡村幼儿园活动室、"斗室"这两个项目来探讨轻型复合建筑系统与木结构,以及其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