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采用2012年、2015年、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2002~2020年CEPII数据库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流数据,基于“双循环”视角系统测算了中国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比例关系与结构特征,并且借助最新发展的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SAOM),实证检验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影响机制及其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传统外生环境因素外,互惠效应、传递闭合效应、流行性效应以及高出度节点向高入度节点的发出者效应等一系列内生性结构效应对农产品贸易的“双循环”发展至关重要,这再次验证了核心出口国(省)的主导地位以及核心进口国(省)所面临的被动地位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内生结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分别在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中占据50%和61%,均接近或超过一半比例,进一步削弱了现有研究结论中传统外生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差异性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类型或消费类型,其内生性结构效应和外生环境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存在异质性,尤其是流行性效应与高出度节点向高入度节点的发出者效应。文章研究结论为助推构建中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以国内循环拉动国际循环,降低对单一国家的进口贸易依赖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