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明显(脑梗死、脑出血)及不明显(慢性脑缺血、白质疏松)的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根据认知损害不同严重程度可分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及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VaD目前已成为痴呆的第二大类型,其发病率约20%~25%,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据统计,2016年全球痴呆症患者人数为4. 38亿,痴呆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400万。死亡原因排名由2000年的第14名迅速上升为2016年的第5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下呼吸道感染。由于其病程长,疾病后期患者出现"失能",生活自理差,严重影响家人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作为目前公认的唯一可以预防及干预的认知障碍相关疾病,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正在被研究者们提到相当高度,而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满足了血管性痴呆(Va D)早期防治的迫切需要。VCI的发病率高,具有广泛性、异质性和可预防性。目前美国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仍没有批准任何以VCI为适应症的药物,但国内外有关于中西医药物及非药物治疗VCI的报道。将涉及的中西医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