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云南省大理州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简称云南猝死)病区推行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效果, 为完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2010年, 云南省针对云南猝死的病因模式, 在病区推行综合性干预措施。2019年7月, 在大理州鹤庆、祥云、云龙、洱源、剑川、宾川、南涧共7个县的31个云南猝死发病自然村, 分别选取发生过云南猝死的47户家庭作为病例家庭和未发生过云南猝死的23户家庭作为对照家庭。对病例家庭和对照家庭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入户问卷调查, 了解"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与"当前"两个时间点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膳食结构、健康素养等。结果当前病例家庭年收入(中位数, 20 492.6元)明显高于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3 883.4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5.27, P < 0.001)。当前病例家庭主食粮为大米(76.6%, 36/47);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 病例家庭中吃不饱的家庭占23.4%(11/47), 当前病例家庭已没有吃不饱的情况。病例家庭当前与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相比, 饮食习惯方面:吃毒沟褶菌人数占比由19.0%(39/205)降至0(0/190), 吃野果人数占比由17.1%(35/205)降至9.5%(18/190), 喝生水人数占比由55.1%(113/205)降至42.1%(80/19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37、4.90、6.86, 均P < 0.05)。生活习惯及健康意识方面:饭前便后勤洗手人数占比由9.8%(20/205)升至41.6%(79/190), 不过度劳累人数占比由16.6%(34/205)升至34.2%(65/190), 喷农药时做好防护人数占比由7.3%(15/205)升至21.6%(41/19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17、33.94、16.48, 均P < 0.001);如厕习惯方面:野外如厕人数占比由75.6%(155/205)降至9.5%(18/19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75.21, P < 0.001)。发生第1例猝死病例时, 病例家庭吃毒沟褶菌、野外如厕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家庭(χ2 = 22.37、23.70, 均P < 0.001), 饭前便后勤洗手、不过度劳累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家庭(χ2 = 7.38、4.93, 均P < 0.05)。结论大理州云南猝死病区经济状况和生产生活条件已明显改善, 人群健康素养、防病意识均有较大提高。经济状况及生活水平、膳食结构、健康素养可能是云南猝死的相关影响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