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赫尔巴特首先明确提出教育界限问题,从人的可塑性和教育作用的发挥这两方面有所阐发。后世杜威、维果茨基等教育家对教育界限问题的思路有所回应和阐释,但并未对其进行详尽系统的阐释。布雷钦卡延承赫尔巴特的思路,从“目的—手段”范式、受教育者自身、可想与可行的教育以及教育作用这四个角度对教育界限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受教育者个性、时间和空间被一再论证是永恒的教育界限。在“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愿景下,教育学者需重新回顾“教育界限”,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寻求突破教育界限的可能,呼吁师生践行“终身学习”,这正是对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这一历史使命的积极回应。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