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当代美学史上,"美学大讨论"是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集体大合唱。以"《新建设》座谈会"为界,"美学大讨论"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种倾向:前期主要倾向于在反映认识论的框架中,以主观与客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反动与进步的二元对立思维,对朱光潜美学思想进行哲学批判;后期主要倾向于将美学和艺术实践、现实生活相结合,力求避免前期讨论中存在的概念化、抽象化、缺乏现实性等不足,由此产生了姚文元的"生活美学"和艺术家的"艺术美学"。关注从哲学美学走向生活美学与艺术美学的这次转变,重申"美学四派"之外的这些美学观点,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美学大讨论"的丰富性、复杂性和深远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