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6~14岁儿童课余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现状

作者:尹宁; 余晓辉; 郭丹丹; 文婧; 喻颖杰; 赵耀*; 王军波*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3, 44(01): 65-70.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3.01.015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6~14岁儿童课余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时间现状,为指导学龄儿童合理进行身体活动及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3 460名一、三、五及七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和儿童的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等活动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儿童每日课余身体活动(LTPA)时间的中位数为20.0(8.6, 38.6)min,郊区(18.6 min)和七年级儿童(14.3 min)相比城区及其他年级儿童LTPA时间更短(Z/H值分别为5.12,119.11,P值均<0.01)。儿童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为(8.71±0.76)h,睡眠不足的儿童占比54.7%,随着年级的增加,睡眠不足发生率显著增加(χ2=407.13,P<0.01)。学生每日静态行为时长中位数为195.7(145.0, 255.7)min, 84.5%的儿童每天有超过2 h的静态行为,城区(202.9 min)和肥胖儿童(210.4 min)相比郊区和其他体型儿童静态行为时间更长;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儿童每天的静态行为时长逐渐增加(Z/H值分别为5.04,14.83,637.98,P值均<0.01)。结论 北京市6~14岁儿童课余身体活动时间较少,静态行为时间过长、睡眠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年级是儿童身体活动、静态行为及睡眠时间的重要因素,且儿童体型可能与其静态行为时长及睡眠时间相关。建议对不同年级儿童采取有针对性政策增加其身体活动,减少静态行为,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 单位
    北京大学; 北京市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