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冲突是"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在逆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文化迷茫、文化纠结和文化困惑,会与"一带一路"的实施产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相对于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人文交流不是一种强势文化,而是避开文化输出和文化侵略的柔性文化,持久性和稳定性更强,具备价值弹性多元、方式灵活多样、中立公正等优势,有助于纾解人们的心理纠结和文化困惑,在沿线国家形成真正的文化认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非政府组织人文交流形成的文化认同既能呼唤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觉,也能为"一带一路"跨文化冲突建立缓冲地带。为破解当前政府人文交流的困境,转变认知、减少矛盾,需要通过非政府组织人文交流合作加强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找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最大公约数,从而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保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思路需要从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转变,积极培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政府组织发展;大力开展"一带一路"非政府组织人文交流活动;发挥孔子学院作为"一带一路"非政府组织人文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