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众所周知,书体发展至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清中期),"碑学"运动逐渐兴起。因此,楷书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官方书体,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方面,以官方为主流审美群体的书家,仍然延续"二王"帖系进行取法,即虞、褚、赵、董乃至苏、米,对当时书坛具有巨大意义;另一方面,即书法史普遍认同的包、康二人鼓吹的"碑学"运动,该运动的实际影响力是否客观不去探讨,至少在书法风格史上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旨在探讨帖系主要书家(包含碑帖结合书家)的楷书风格取法问题,纯粹碑学书家部分书法专业史学书籍及各种研究资料已经多如牛毛,因此不作赘述。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