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失语的规范化治疗

作者:邬剑军; 蒋雨平; 蔡振林; 倪冬艳; 姚建新; 林春颖; 熊友生; 周小平; 邱晓平
来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9): 2949-295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语言背景对于中风后失语康复训练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失语康复原则。方法将112例中风后失语患者分为2组,其中沪语组68例和普通话组44例,分别进行语言功能评定和康复。结果语言康复能明显改善中风后失语症状(P<0.001)。沪语组在口语表达方面改善更显著(P=0.03);普通话组在书写方面效果更佳(P=0.03);听理解和阅读能力方面,沪语组或普通话组的康复效果差异不明显(P值分别为0.88和0.20)。各种可能影响失语恢复的因素中,失语的严重程度和开始康复距离中风发生的时间极大影响恢复效果;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沪语组和普通话组的阅读及书写的康复(P值均<0.001);失语类型对听理解和阅读康复的影响显著(P值为0.02);年龄和初始中风严重程度(以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对不同语言背景失语康复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对中风后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能极大地改善症状,使用患者日常用语结合恰当的康复训练手段效果会更理想。

  • 单位
    复旦大学; 江西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 常熟市中医医院;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