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探索生物标志物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既往相关研究多直接利用体液标本(血液和脑脊液为主)开展,然而目前仍无可用于临床的成果。外泌体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纳米级细胞外分泌囊泡,携带DNA、RNA、蛋白质、脂质等细胞成分运送至受体细胞,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本身相对稳定,可以保护内容物不被降解,并可穿透血脑屏障等重要屏障。此外,不同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有相应分子标记,有助于分离特定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亚型。外泌体的这些特点促使其成为目前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热点。外泌体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可能成为该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来源。近年来,在趋于稳定的分离提纯技术支持下,很多研究已经发现外泌体中的一些蛋白和RNA可以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较之于分布在血浆和脑脊液等体液中者,具有更高的浓度和灵敏度。外泌体中其他成分,如DNA和小分子物质也为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此外通过分离神经系统来源的外泌体来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生物标志物可以提示更多潜在的病理机制,更具有研究价值。本文将综述利用外泌体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
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