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对汗就有了记载和论述。继其之后,历代医家又有不少阐释和发挥,如张景岳、朱丹溪等先贤对汗的生成、功能、病理、辨证、治则等做了系统的论述,丰富发展了汗学理论,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汗的生成、分泌、运行、代谢与皮毛肌肤、五脏、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生理联系。一是汗与皮毛相互为用,相互依存;二是"脏藏精""汗为心之液"表明了"汗"与"脏"的关系,汗的生成离不开五脏之精的化生,而五脏又依赖汗、血的滋养;三是汗与津、液、血名称各异,实为同源,均为一类,它们之间相互化生,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汗的主要功能有排出毒素、调节体温、调节呼吸、协调阴阳、平衡体液、改善循环、促进代谢、营养肌肤、防卫御邪、润肤美容。汗的功能正常可有效地维护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保障人体健康。阴阳相失,营卫不和,卫气不固,腠理失司,汗异常外泄而生汗证,常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和局部汗等。汗的辨证重在辨寒热,别温、凉;辨颜色,别黄、红;辨质地,别稀、稠;辨气味,别腥、臭。在治则方面,根据汗的产生和病理性质以协调阴阳、调和营卫为总则,分虚实,辨主次,虚则补,实则泻,或补泻兼用,标本兼顾。概而言之,以汗为本,以调为法,辨汗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