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脉冲激励手法与振荡激励手法治疗腰椎疾患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名无腰椎疾患的健康志愿者。由2位推拿医生分别对志愿者实施腰椎调整手法,其中一位采用作用力为脉冲力的脉冲激励手法,另一位采用作用力为振荡力的振荡激励手法。通过T4500高敏度触觉压力测量系统采集手法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力,并进行归一化处理,使2种手法作用力的最大值保持一致。假设腰椎椎体为刚体,椎间盘、韧带等周围软组织作为连接刚体的弹簧和阻尼器,建立五自由度振动系统腰椎生物力学模型,归一化的作用力作为模型的输入载荷。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模拟得到腰椎各节段在2种手法作用下的轴向位移和轴向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脉冲激励手法作用时,L1~L5节段轴向最大位移的绝对值分别为0.154 1 m、0.123 3 m、0.092 5 m、0.061 7 m、0.030 9 m,轴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分别为3.721 2 m·s-2、2.940 3 m·s-2、2.206 7 m·s-2、1.444 4 m·s-2、0.731 0 m·s-2;振荡激励手法作用时,L1~L5节段轴向最大位移的绝对值分别为0.160 0 m、0.128 1 m、0.096 1 m、0.064 1 m、0.032 0 m,轴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分别为2.788 3 m·s-2、2.243 1 m·s-2、1.634 9 m·s-2、1.125 1 m·s-2、0.536 1 m·s-2。在2种手法作用时,L1~L5节段的轴向最大位移绝对值相当;在脉冲激励手法作用时,L1~L5节段的轴向最大加速度绝对值均明显高于振荡激励手法。结论:采用手法治疗腰椎疾患时,在最大作用力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脉冲激励手法和振荡激励手法的有效性几乎一致,但振荡激励手法更加安全。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