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天明、宽政以降,日本江户诗坛的创作风尚由格调转向性灵,其势肇始于山本北山对公安派观点的译介,其后,以大窪诗佛和菊池五山为代表的江湖社吸收了袁枚的诗学观,并将其贯彻于诗话之中:不独尊某一诗歌类型,强调诗歌的艺术属性及对诗性语言的把握能力,降低诗人的准入门槛等。江户中期以降,汉诗人群体的出身渐趋“下沉”,一方面促使诗歌开始摆脱早期的性理之言,回归其艺术特质的呈现表达,另一方面则使得汉诗反映本土町人审美偏好的需求越来越为迫切。袁枚性灵诗学对诗教权威的解构、取消诗歌写作的学问壁垒及对诗写男女之情的认可,皆为日本汉诗呈现本土的风物习俗及审美情趣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汉诗在此际表现出一种“本土化”书写的转向,这一转向在更为宏观的视野中可视为日本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演进过程的一个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