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双重血浆分子吸附(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联合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肝衰竭过程中常见的操作报警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DPMAS联合PE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共127例次,统计治疗过程中发生操作报警的常见类型、报警率、报警时间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DPMAS联合PE治疗的127例次患者中,滤器前压(PBE)报警32例(25.2%),静脉压(PV)报警23例(18.1%),动脉压(PA)报警23例(18.1%),跨膜压(TMP)报警22例(17.3%),超滤压(PD2)报警2例(1.6%),气泡报警2例(1.6%)。PBE报警中在治疗50~70 min发生23例(71.9%),PA报警中在治疗时间≤30 min发生19例(82.6%)。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股静脉置管时间在PBE报警组与PBE未报警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PT、PTA在PV报警组与PV未报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BMI、INR、FIB、APTT、股静脉置管时间在PV报警组与PV未报警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使用DPMAS联合PE治疗时,PA报警易发生在起始30 min内,而PBE报警则更易发生在治疗1h左右,PV报警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中的PT、PTA有关。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