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农村地区饮用水消毒前后菌落总数变化情况,评价饮用水消毒质量和效果。方法 在5个省份7个县按照有无消毒及微生物污染随机选择14处采取消毒和14处不采取消毒的水厂,每间隔约12天检测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菌落总数,消毒水厂检测出厂水和末梢水消毒剂余量,全年各检测15次。采用中位数检验、Krushal-Wallis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比较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三者之间菌落总数中位数、检出数和超标率的差异。结果 1 182份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的M(P25,P75)分别为100(26, 147)、33(5, 130)和55(5, 140)CFU/mL,三者之间菌落总数的中位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01)。当出厂水和末梢水消毒剂余量均达标时,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中位数分别为91(47, 142)、7(2, 23)和10(3, 38)CFU/mL,出厂水菌落总数中位数与水源水相比(χ2=89.50)、末梢水与水源水相比(χ2=71.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菌落总数超标率分别为44.4%、2.3%、6.0%,出厂水菌落总数超标率与水源水相比(χ2=65.95)、末梢水与水源水相比(χ2=5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出厂水菌落总数检出数较水源水下降91%(变化率),末梢水较水源水下降88%、末梢水较出厂水上升50%,三者之间菌落总数变化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4,P<0.001)。当水厂不消毒或消毒剂余量不达标时,出厂水、末梢水和水源水之间菌落总数中位数、超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厂水与水源水、末梢水与水源水、末梢水与出厂水相比菌落总数变化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消毒能有效降低饮用水中微生物数量,饮用水消毒是提高农村居民供水安全有效措施之一。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