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家和孙子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有着明显区别,儒家提倡"义战",认为"仁人无敌于天下"。孙子亦认为战争事关军民生死、国家存亡,必须慎重对待,但并未强调战争的性质问题,而是围绕如何战胜攻取,提出"兵以诈立""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兵者,诡道"等一系列论断。在对待战争的性质和手段上的不同导致儒、兵千年的争讼。尤其是汉代之后,随着儒学一统天下局面的形成,儒家对兵家的批判和改造也一步步展开。明代饱受儒学熏陶的兵家高举"仁义"的旗帜继续对孙子的"利诈"进行抨击,同时试图用儒家的"仁义"对孙子的"利诈"进行重新阐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促使儒家的"仁义"观与孙子的"利诈"观进一步融合。
-
单位滨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