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保存方式对新鲜母乳中免疫活性因子、细菌菌落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分娩后的86例产妇产后42d的新鲜母乳140 mL,分为7份,每份20 mL,1份新鲜母乳,其余6份分别储放于聚乙烯储奶瓶中。将储奶瓶分别存放至4℃、-18℃和-20℃的冰箱中(每个温度条件各2份)。于4℃保存48 h、72h,-18℃和-20℃中存放30 d和90 d后检测储放母乳的免疫活性因子[白介细胞素-6(IL-6),乳铁蛋白(L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菌菌落水平及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与新鲜母乳比较。结果 与新鲜母乳比较,在各设定条件下的LF水平、细菌菌落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L-6水平在各设定条件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P<0.05),TNF-α水平在4℃的条件下保存72 h下降,在-18℃与-20℃的条件下保存30 d、90 d均上升(P<0.05);各营养物质在4℃的保存条件下仅脂肪水平在72 h后下降明显(P<0.05),其余物质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18℃与-20℃的条件下各营养物质下降趋势明显(P<0.05)。结论 在低温环境下保存母乳对免疫活性因子和营养物质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在4℃的保存条件下保存时长不应超过72 h,在-18℃与-20℃的保存条件下保存时长不应超过90 d。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