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肝包虫病是我国西部地区严重威胁游牧民健康的高发病之一,随着肝脏外科精准化、微创化手术理念的发展,肝包虫病手术方式尤其是腹腔镜肝脏切除技术日渐成熟,因此肝包虫病在手术方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回顾过去10年间手术方式、诊疗模式的变迁对探讨肝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近十年间新疆地区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模式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8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23例肝包虫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因2014年前后新疆地区逐渐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为方便统计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故以此为节点分为第一阶段(2009—2013年,324例)、第二阶段(2014—2018年6月,399例)。记录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方式、术后是否有C级胆漏、复发情况、发现疾病方式、入院时检查方式、术后是否坚持口服阿苯达唑及有无局部复发/转移。采用门诊、住院复查、信函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以获得预后资料,患者术后3年内每隔3个月随访1次,3~5年每半年随访1次。结果不同阶段患者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患者行腹腔镜内囊和/或外囊次全切除、腹腔镜外囊完整摘除、腹腔镜下解剖性肝段切除者所占比例高于第一阶段,行开腹内囊和/或外囊次全切除及开腹外囊摘除者所占比例低于第一阶段(P<0.05)。第二阶段患者因不适症状发现疾病者所占比例低于第一阶段,普查或筛查发现疾病者所占比例高于第一阶段(P<0.05);第二阶段入院时行腹部彩超、腹部彩超低频+高频、腹部增强CT筛查者所占比例高于第一阶段(P<0.05);第二阶段术后坚持口服阿苯达唑者所占比例高于第一阶段(P<0.05)。第二阶段患者局部复发、C级胆漏、术后肝功能异常、术后腹腔感染、术中出血>775 ml发生率低于第一阶段(P<0.05)。全组患者职业构成比分析显示牧民仍旧是肝包虫病的高发人群。结论新疆地区近10年间肝包虫病患者发病年龄无明显变化,但诊疗模式和预后均有所改善。腹腔镜下外囊完整摘除术逐渐成为肝包虫病患者的首选术式,其在并发症、创伤、根治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结合早期筛查工作的全面展开,已使得更多临床患者获益。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