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对一期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儿的术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探讨导致呼吸机辅助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此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120例阜外医院小儿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行一期大动脉调转术的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儿, 通过查询儿科重症监护室数据库和电子病历获取相关数据。收集影响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相关的数据, 包括患儿的人口学资料、术前诊断、术中资料及术后恢复资料。以呼吸机辅助超过72 h作为呼吸机辅助延迟的标准, 将患儿分为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72 h)和非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72 h)。2组数据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P≤0.2的纳入下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96例患儿纳入最后分析, 延迟组22例, 非延迟组74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前乳酸、术前是否应用前列腺素E1、术前是否进行呼吸机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左心室压与右心室压的比值及术后早期乳酸、血管活性药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体质量和术后左心房压比较P<0.2。体质量:延迟组(3.5±0.9) kg, 非延迟组(3.9±1.0) kg(P=0.117);术后左心房压:延迟组(7.9±1.9) mmHg(1 mmHg=0.133 kPa), 非延迟组(6.7±2.0) mmHg(P=0.015)。将体质量和术后左心房压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左心房压增高是术后呼吸机辅助延迟的危险因素(OR=1.048, P=0.020)。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112(80, 194) h, 非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26(17, 46) h, 延迟组ICU时间10(1, 14) d, 非延迟组ICU时间4(3, 6) d, 延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时间均明显长于非延迟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2组各死亡1例患儿,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结论左心房压增高是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儿行一期大动脉调转术后影响呼吸机辅助延迟的危险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