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语语言学界对状态反身结构的语义解释不尽相同,在不同的语法书中也有不同描述。由于该结构来源于反身动词,Hel bi g/Buscha(2001:158)称其为状态反身。近20年来,德语语言学界对这一结构做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如Toshi aki Oya (2010)分析了状态反身的形式[1],Ki rsi Pakkanen-Ki l pia(2019)解释了其使用范围[2],Joachi m Bus ha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子结构。但都只限于部分介绍,本文将深度分析状态反身的结构、语义使用范围及与其他相同结构表达的区别。
-
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