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早产儿和早期足月儿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的随访研究

作者:梁晶晶; 胡艳; 邢艳菲; 林穗方; 宋燕燕*
来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 22(07): 706-710.
DOI:10.7499/j.issn.1008-8830.1912132

摘要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和早期足月儿1岁时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方法选择矫正年龄为1岁的1?25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时胎龄分为4组:早期早产儿(胎龄28~33+6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6周)、早期足月儿(胎龄37~38+6周)及完全足月儿(胎龄39~41+6周)。采用Gesell发展量表评估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比较各组儿童在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结果 4组儿童1岁时5大能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早期足月儿>晚期早产儿>早期早产儿的趋势(P<0.05);各能区发育迟缓率也均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最低,早期早产儿最高(P<0.05)。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早期足月儿适应能力发育落后的风险增加(OR=1.796,P<0.05);晚期早产儿适应能力和精细动作发育落后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2.651、2.679(P<0.05);早期早产儿适应能力、精细动作和个人社交能力发育落后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4.069、3.710、3.515(P<0.05)。结论儿童1岁时神经心理发育落后的风险随出生胎龄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剂量反应效应。早期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应重视早期足月儿和晚期早产儿的保健随访。[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7):706-710]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