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拉西坦/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作者:吕江维; 魏亚青; 王鹏光; 孙晗; 赵静
来源:人工晶体学报, 2019, 48(09): 1718-1753.
DOI:10.16553/j.cnki.issn1000-985x.2019.09.026

摘要

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MCM-41和SBA-15两种介孔二氧化硅载体材料,利用浸渍法将模型药茴拉西坦负载于两种载体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小角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红外光谱(IR)、差热-热重(DTA-TG)对载药前后载体材料的表面形貌、粒径、孔径、孔容、比表面积、晶胞参数、骨架结构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CM-41和SBA-15具有相同的二维六方孔道结构,孔径及孔容分别为3. 49 nm和6. 67 nm,载药后的载药量分别为17%和22%,药物以非晶态装载于介孔孔道中没有影响介孔二氧化硅的骨架结构,但使介孔孔容及比表面积都有所降低。通过在不同p H溶出介质中负载于载体上的茴拉西坦与原料药晶体的溶出比较发现,两种载体均能够显著提高茴拉西坦的溶出速率。结合材料表征、载药量及溶出度综合比较,SBA-15载体的载药及释药性能均优于MCM-41载体。

  • 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