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艾蒿品种在北京地区的产量及加工品品质表现

作者:岳瑾; 周春江*; 张涛; 杨建国; 魏海英; 卢润刚; 董杰; 张金良; 袁志强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9, 25(10): 38-40.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9.10.015

摘要

为筛选出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艾蒿品种,于2016年引进10个艾蒿品种(浙江海艾、河南南阳艾、食用艾、湖北蕲艾、河南安阳艾、内蒙艾、湖南衡阳艾、广西红脚艾(大)、广西红脚艾(小)、河北野生艾),统一种植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技试验站大田,进行了品种产量及加工品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比较鲜重、干重、出绒率3组指标,河南衡阳艾均表现较高,其次是湖北蕲艾、河南南阳艾,这3个品种是适用于药用的艾蒿品种;综合儿茶素、茶氨酸等重要口感和营养指标及总黄酮这一功能因子,食用艾制成的艾蒿茶品质更优,适于制作成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