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肠轴探讨异甘草酸镁保护甲氨蝶呤所致肝肠损伤的机制

作者:夏雅雯; 钱程; 韩鸿宽; 韦忠红; 赵杨; 李晓曼; 吴媛媛; 王爱云; 陈文星; 陆茵*
来源: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21, 35(10): 751-752.

摘要

目的基于肝肠轴理论探究甲氨蝶呤(MTX)诱导肝肠损伤的内在联系,明确异甘草酸镁(MgIG)对甲氨蝶呤所致肝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通过HE染色,GPT和GOT检测及流式细胞术等评价MgIG对MTX诱导的C57BL/6小鼠肝损伤及炎症的保护作用;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免疫荧光染色、短链脂肪酸检测、luminex液相芯片法明确MgIG对MTX所致肠道炎症及渗漏增加的改善作用;(2)通过在第10,20和30天处理动物,对其肝肠损伤进行评分,探究甲氨蝶呤诱导肝肠损伤发生的先后顺序;(3)采用荧光原位杂交、CFU菌落计数、LPS检测,结合肝免疫荧光染色验证细菌易位在甲氨蝶呤诱导肝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4)利用16s RNA测序分析寻找MTX处理及给予MgIG治疗前后小鼠肠道中差异菌群,并通过定量PCR对目标菌群的变化进行验证;(5)对目标菌群体外培养并灌胃给予MTX模型小鼠,评价其对肠道屏障及肝损伤的影响;(6)粪菌移植实验阐明肠道菌群在MTX诱导肝肠损伤及MgIG发挥其保护作用过程中是否确实具有重要作用。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ip给予MTX能够引起肝炎症细胞聚集、GPT及GOT水平升高,肠道炎症及通透性增加;给予MgIG治疗显著改善肝肠损伤;(2)给药10 d后MTX诱导明显的肠道损伤,而肝损伤发生于肠损之后;(3) MTX给药过程中,细菌易位至肠道固有层并通过肝肠循环在肝中定植,引起肝LPS水平上升;(4)与对照组相比,MTX造模组Muribaculaceae丰度升高,乳酸杆菌丰度降低,而这一变化能够被MgIG所逆转;(5)对MTX模型小鼠ig给予乳酸杆菌治疗,小鼠肠道渗漏及肝炎症均被显著改善;(6) MTX组小鼠粪菌移植使正常小鼠出现肠道渗漏及肝炎症,而经MgIG治疗的小鼠粪菌移植至正常小鼠体内并未引起肝肠损伤。结论异甘草酸镁通过恢复乳酸杆菌丰度、降低Muribaculaceae丰度保护肠道屏障,从而抑制MTX引起的肠道菌易位而发挥对肝肠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