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静、动态磁共振成像(MRI)评估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经阴道分娩并诊断为POP的初产妇共5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自然恢复, 治疗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6周)。受试者于治疗前后行盆底静、动态MR检查。于产后42 d和产后12周分别测量两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 静息和力排期肛提肌裂隙面积(LHA)、H线、M线及提肛板角(LPA), 比较两组各盆底指标的差异。结果 (1)与产后42 d比较, 对照组POP改善有效率为15.4%(4/26), 治疗组为62.5%(15/24), 较之显著提升(P<0.01)。(2)治疗组产后12周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产后42 d[左、右侧分别为(0.85±0.18)比(0.56±0.15)cm, (0.87±0.19)比(0.59±0.14)cm], 力排期H线、LHA、M线及LPA均<产后42 d[分别为(6.31±0.92)比(6.73±0.63)cm, (26.03±7.45)比(34.81±6.69)cm2, (3.80±0.92)比(4.64±0.73)cm, 23.38°±10.18°比33.12°±7.79°](均P<0.05)。(3)产后12周, 治疗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对照组[左、右侧分别为(0.85±0.18)比(0.67±0.18)cm, (0.87±0.19)比(0.72±0.17)cm], 力排期LHA、M线、LPA<对照组[分别为(26.03±7.45)比(31.69±8.21)cm2, (3.80±0.92)比(4.57±0.95)cm, 23.38°±10.18°比34.65°±11.31°](均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经阴道分娩造成的POP程度, 静、动态MRI能够客观评估其改善盆底支持结构及功能的疗效, 为产后POP的恢复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帮助。
-
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