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宫颈癌抗原基因的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欧倩; 陈昭斌; 唐静; 陈梦蝶; 张云雯; 汪川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54(06): 1159-1166.
DOI:10.12182/20231160210

摘要

目的 构建表达宫颈癌抗原的单增和绵羊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并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为宫颈癌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将实验室已有的HPV16型E6E7融合蛋白抗原基因盒通过无缝克隆的方式连接到含有营养基因dal的回补质粒pCWgfp-LM dal-Amp上,并用asd营养基因替换回补质粒的氨苄(ampicillin, Amp)抗性基因,转化大肠杆菌受体菌DH5αΔasd,利用营养筛选得到表达宫颈癌抗原同时不具有Amp抗性的回补质粒pCWgfp-E6E7-LM dalAmpfree,将其分别电转两株敲除了毒力基因actA、plcB和营养基因dal、dat的减毒李斯特菌营养缺陷株LMΔdd和LIΔdd中,得到表达宫颈癌抗原基因的单增和绵羊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观察其体外生长情况,利用蛋白印迹实验检测蛋白表达情况,PCR检测回补质粒pCWgfp-E6E7-LM dal-Ampfree的体外传代稳定性,通过基本生化反应测定和溶血实验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宫颈癌抗原的两种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目标蛋白能够在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中成功表达;表达宫颈癌抗原的回补质粒能够在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中稳定存在;表达宫颈癌抗原的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较李斯特菌营养缺陷株相比明显恢复生长;生化反应测定结果显示,表达宫颈癌抗原的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与李斯特菌减毒株绝大多数生化反应保持一致;添加了宫颈癌抗原基因的李斯特菌平衡系统仍能保持溶血能力,但略逊于未表达宫颈癌抗原的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和李斯特菌减毒株。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宫颈癌抗原基因的两种李斯特菌平衡致死系统,其在体外能正常生长,回补质粒能在体外稳定存在,基本生化特性及溶血能力变化不大,可作为宫颈癌治疗性疫苗候选株进一步研究。

  •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