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系统合理地解释《周易》通篇的辞句重出问题,清代学者焦循从《周易》经传中"实测"出"旁通""当位失道""时行""相错""比例"五例,最终完成了《易学三书》的象数建构。其中,"比例说"乃是焦循彻底解决《易》辞重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全面考察"比例说"的定义、《比例图》的计算方法、"十二例"及"实测"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比例说"的得失。一方面,这一独到创造使得焦氏象数学的增象能力远超汉易;另一方面,其象数体系的根本失误亦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