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患儿 男, 6岁, 因发现先天性右上肢畸形6年余入院。临床检查:右上肢短缩屈曲畸形, 前臂肥大, 手掌及手指瘦小, 肘关节活动度30°~90°, 腕关节桡偏110°, 掌屈15°, 背伸10°, 拇指不能控制活动, 右上肢近端肌力M5, 远端肌力M4+。肘或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右侧尺桡骨、拇指掌骨缺如及肘、腕关节半脱位, 考虑上肢发育不全;测量桡骨长45.41 mm(图1)。诊断为先天性桡侧纵列发育不全(BayneⅡ型)。全身麻醉下行桡骨延长术:以外固定架(单边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Ⅲ型)放置桡骨段, C臂机透视见位置满意后, 以4枚骨牵引针(镰刃型D型尾2.0 mm×9.0 mm)沿外固定支架固定夹块的侧孔, 临时定位于桡骨, 沿克氏针方向分别置入金属骨针, 并以固定夹块锁紧骨针。沿桡骨中段做一长约1.0 cm纵行切口, 钝性分离软组织, 直达骨膜。放置截骨器, 并以克氏针沿不同方向钻透骨皮质, 薄骨凿横行截断桡骨, 以生理盐水冲洗并全层缝合伤口。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 速率为1 mm/d, 0.25 mm/次, 每日分4次完成。术后第42天患者家属诉拧不动钉子遂停止延长。术后2个月外固定骨针松动固定失效予拆除, 发现延长的桡骨向掌侧成角, 遂手法复位后改用石膏屈肘90°、前臂旋后位固定2个月, 拆除石膏并指导患者行主动功能锻炼, 包括游泳、拍球、写字、提重物等。术后2.5年末次随访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临床愈合, 肱桡近侧关节自动复位, 测量得桡骨长66.55 mm, 肘关节活动度15°~130°, 腕关节桡偏10°(图2, 3)。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