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胆道梗阻(MBO)患者经皮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接受介入治疗后存在或怀疑胆道感染、送检胆汁培养和/或无同期血培养的MBO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病原学培养的阳性率、菌群分布、血培养与胆汁培养的一致性、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219例,胆汁病原学培养阳性105例(47.9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64.89%、28.24%、6.87%。同期送检血培养者69例,阳性33例(47.82%)。血培养和胆汁培养同为阳性的患者25例,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完全一致占36%(9/25),部分一致占20%(5/25),完全不一致占44%(11/25)。常见致病的革兰氏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阴沟肠杆菌,对其耐药率(<15%)较低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常见致病的革兰氏阳性菌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其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结论 MBO患者经皮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血培养与胆汁培养的一致性较低,均应积极送检。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