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践指向人,关注"人的主体性、需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观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知行为的延展,与实践相生的问题不仅仅表现为生产对象与社会关系的异化,还表现为人的行为过程体验的某些变化发展。为考察这种变异,本文以"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一项具体的"认识社会"的实践活动,如何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诱发了内在精神与外在活动之间的畸变。通过分析发现,在功利化思潮和实用主义情境的作用下,个体行为认知环节的简化和逆反拒绝——认知主体的消极性取代了实践主体的积极性,破坏了行为认知的完整性,导致实践的意义流失。而治理这一困境,可以从价值引导、规范管理及评估与调整等方面出发,重塑实践的本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