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民体育锻炼认知与行为关系研究,不仅是锻炼心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或调整全民健身政策的重要参考。以中国公民体育意识与行为调查数据(2018)为来源,以公民体育锻炼价值认知为起点,以公民体育锻炼行为为落脚,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理论解释模型,对公民体育锻炼由"知"向"行"转化过程中的"脱节"问题进行研究,重点考察影响公民参与体育锻炼"知行脱节"的自身因素。结果发现:(1)在纳入研究有"知"的509个样本中,"知行一致"者430人,占总样本总量的84.5%,"知行脱节"者79人,占总样本总量15.5%,即约一成半的公民处于"知""行"分离状态。"知行脱节"发生率女高于男,农村人口高于城镇人口,自评健康状况越好,发生率越低。(2)纳入影响"知行脱节"的7个自身因素均与"知行脱节"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在有"知"的前提下,"体育情感""体育意愿""体育意志"和"体育技能"4个自身因素均能对"知行脱节"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知行脱节"的预测准确度达88.8%。而"体育态度""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其影响不大。结论:"认知"能否转化为行为,除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公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其中"体育情感""体育意愿""体育意志"和"体育技能"是最重要的4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