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视网膜脱离(RD)模型大鼠早期视网膜自噬的调控及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51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进行RD造模, 另取24只大鼠作为PBS注射组。造模组采用右眼视网膜下注射0.5%透明质酸钠的方法制作RD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连续给予3 mg/kg依达拉奉腹腔内注射, 每天2次, PBS注射组和R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后1、3、7 d处死动物并取材。收集眼内液并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自噬相关基因4(Atg4)、微管相关蛋白质1轻链3(LC3)蛋白表达。全眼球石蜡切片TUNEL染色分析感光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所有RD模型眼视网膜脱离范围均>60%。不同时间点各组眼内液中MDA含量和T-SOD活性总体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F分组=385.513, P<0.01;F时间=13.021, P<0.01.T-SOD:F分组=48.865, P<0.01;F时间=7.700, P=0.003);与PBS注射组相比, 造模后1、3、7 d 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眼内液MDA含量显著升高, T-SOD活性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 造模后1、3、7 d依达拉奉治疗组MDA含量显著降低, T-SOD活性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BS注射组相比, RD模型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和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D模型组比较, 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视网膜中SOD2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造模后1、3 d视网膜中Nrf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造模后3 d视网膜中Atg4、LC3B-Ⅱ/LC3B-Ⅰ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BS注射组各时间点未见明显阳性染色细胞, RD模型组造模后1、3和7 d均可见感光细胞TUNEL阳性染色细胞, 视网膜caspase-3水平较PBS注射组显著升高, 依达拉奉治疗组造模后1、3、7 d感光细胞凋亡指数及视网膜caspase-3水平均较RD模型组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每天2次腹腔内注射能明显提高RD大鼠视网膜的抗氧化能力, 调控视网膜自噬, 减轻RD早期感光细胞凋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