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抗体检测的假阳性分析

作者:魏兰兰; 于思洋; 朱绪杰; 彭译漫; 林宝月; 张雅曦; 张娟娟; 廖明凤; 林静燕; 张政*
来源: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1, 6(03): 189-192.
DOI:10.19871/j.cnki.xfcrbzz.2021.03.00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抗体假阳性率及导致抗体假阳性的影响因素,有效发挥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和防控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8月到2021年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9034例住院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信息、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信息及其他相关临床信息;收集患者血浆,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水平,计算IgG和IgM抗体的假阳性率,统计分析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M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75%和0.34%。②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P=0.6098)和IgM(P=0.8288)的假阳性与患者性别无关。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假阳性与患者年龄无关(P=0.9130),但IgM假阳性受患者年龄影响(P=0.0022),年龄大于45岁人群的IgM假阳性比例明显增加。③新型冠状病毒IgG和IgM抗体假阳性患者中,感染性疾病患者占比最高。结论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和IgM的假阳性率较低,年龄大于45岁是新型冠状病毒IgM假阳性的影响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