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维筋相交"最早出自《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跷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在《黄帝内经》中仅此篇提及。后代医家对此虽有所论述,但是大多就字面意思展开,如隋代医家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中说:"筋既交于左右,故伤左额角右足不用、伤右额角左足不用"。清代医家张志聪在所著的《灵枢集注》述:"盖维者,一身之纲维,从左之右,右之左,上而下,下而上,左右上下相维,故名维筋相交。""维筋相交"的模糊性给后代医学者对
-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