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方感的生成是乡村教师“留得住、下得去、教得好”的重要保障。形成良好的地方感,能够让乡村教师与乡土建立深厚的情感羁绊,主动传承乡土文化和积累乡土知识,从而助力教师增强留任意愿、秉持乡土文化自觉和开展地方本位教育。然而,现代性席卷下的地方“同质化”、文化冲突蔓延下的地方“模糊化”、虚拟空间侵占下的地方“悬浮化”等现实困境阻碍着乡村教师地方感的生成。本文主张,应构建因地制宜、系统完备的乡土资源体系,以形塑教师的地方依赖;营造浸润思维、提振精神的乡土文化氛围,以深化教师的地方认同;创设身心栖居、多元参与的乡土生活环境,以增进教师的地方依恋。
-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