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了解我国包装饮用水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的整体状况,重点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指标不合格情况,依据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公布的2016—2019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从年份、季节、区域、污染水平、生产工艺等角度,对从2016年开始连续四年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监督抽检数据进行分析,并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原因及风险特点。结果发现:包装饮用水总体不合格率占饮料不合格率的35.75%,以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为主,占比77.5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指标不合格率为72.92%(3 027/4 151)。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不合格率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和冬季最少。检出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前5标称产地依次是(以省计)为江西、贵州、江苏、湖南和山东。2016—2019年监测数据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率占总食品不合格率连续四年分别为2.25%、1.56%、1.05%和0.49%。由此可见,铜绿假单胞菌是包装饮用水微生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整体上呈现出逐年向好的发展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和季节变化,监测结果可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定重点时间和地区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