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线性钠模式(SP)、线性超滤模式(UP)、线性钠和线性超滤结合模式(SP+UP)与标准透析(SD)在透析过程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12例稳定血透患者,SD、SP、UP、SP+UP各进行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B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下腔静脉宽度(IVCD)、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血钠、血浆渗透浓度的变化及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结果(1)4种模式透前IVCD、MAP、HR、体重、透析过程中钠清除量、超滤量无明显差异。(2)SP+UP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显著低于其他3种模式。(3)SP+UP在透析4、5h时RBV值高于SD、SP、UP(P<0.01)。(4)SD、SP、UP透析4h时MAP明显低于SP+UP(P<0.05);透析5h时HR明显高于SP+UP(P<0.01)。(5)UP在透析3h时SV低于其他3种模式(P<0.05),CO较透前降低(P<0.05)。(6)透析1h时SP及SP+UP的血钠、血浆渗透浓度明显高于SD、UP。结论在钠清除量大致相等情况下,SP+UP比SD、SP、UP具有较好维持血容量作用,可显著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