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院化生存方式固有的远离实践特征制约了教育学者的长远发展。介入实践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和生存方式,有助于教育学者提升社会责任感、坚守教育学立场,进而推动中国特色教育学建设。教育学者在介入实践中发展,应跨越边界,在“圈内人”和“圈外人”之间穿行;重塑关系,由与教育实践者的传统专业契约关系向反映性专业契约关系转变;优化行动反思模式,并行开展单路径学习与双路径学习;互动共生,积极参与组织建设以争取有利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