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我国社会格局从“乡土中国”走向“城乡中国”,乡村教育面临新时代难题,亟需空间视角介入。该文基于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对乡村教育现代化治理进程的自我反思,重新阐释乡村本体空间性意蕴,确立乡村为本的空间治理立场。现代乡村教育治理,侧重于资源分配和再分配视角,以解决设定的乡村社会或教育资本、资源缺乏等问题。对乡村“真实”位置,本体价值,尤其乡村所承载的地理、社会、文化、历史和生活意义的挖掘和承认,未在乡村教育治理过程中得以再现。乡村教育治理的空间转向,需要承认乡村教育空间内部和乡村社会空间之间的多样性,以多样性话语——即承认和重视差异——展开与“乡村”对话,重构“空间”在场的乡村教育治理体系,以此达到乡村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