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中SiO2相的形成与母体经历的热改造作用密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母体的热变质历史。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发现的一块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GRV 13001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不同产状的SiO2相,发现3种类型:成分较纯的不规则颗粒状方石英和石英;富Al、K的板条状鳞石英;高钙辉石边部的蠕虫状SiO2相。不同产状SiO2相的成因及其指示的陨石母体热变质历史为:(1)母星体浅表层岩浆快速冷却结晶形成充填型不规则颗粒状方石英;(2)经历缓慢热变质作用形成4型热变质程度辉石,同时导致充填物中部分方石英转变成为石英;(3)缓慢热变质作用期间,相对短暂且高温的重新加热事件引起充填物区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板条状鳞石英,亦导致原生辉石颗粒边缘高钙辉石增生边的形成,其生长过程中蠕虫状SiO2相被包裹进增生边。不同产状SiO2相的成因为其陨石母体经历的热改造过程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