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BNP在川崎病(KD)伴呼吸道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38例KD患儿,根据是否伴呼吸道病毒感染分为第1组(否, 94例)及第2组(是, 44例);另选取50例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热无KD患儿作为第3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脑利钠肽(BN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比较第1组和第2组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及第2组和第3组的病毒类型。结果三组患儿WBC、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第2组的ALT分别为(56.7±84.2)、(93.2±133.7)IU/L,高于第3组的(25.7±43.8)IU/L;血清BNP分别为(714.3±1342.8)、(698.9±907.7)pg/ml,高于第3组的(156.5±112.0)pg/ml;PLT分别为(305.8±82.7)×109/L、(301.3±53.4)×109/L,高于第3组的(239.4±74.9)×109/L;ESR分别为(36.6±24.5)、(35.6±24.2)mm/h,高于第3组的(22.8±16.3)mm/h;CRP分别为(7.2±8.7)、(5.9±4.4)mg/dl,高于第3组的(3.0±2.8)m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和第3组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1、2型,流感病毒甲、乙型,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呼吸道合胞病毒B型,鼻病毒A、B、C型,偏肺病毒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患儿副流感病毒3型占比低于第3组,腺病毒占比高于第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Tei指数(0.44±0.06)ms高于第1组的(0.34±0.07)ms、冠状动脉直径(3.3±1.1)mm大于第1组的(2.7±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NP在KD伴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水平高于无KD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是早期诊断KD伴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有效指标。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