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性脊柱侧凸(EOS)不同生长棒固定方式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一例重度EOS患者, 采集患者术前及生长棒术(上固定区:T4、T5, 下固定区:L3、L4)后全脊柱三维重建CT数据,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不同生长棒固定模型并比较不同模型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生长棒术后邻近节段椎体、椎间盘与椎间韧带的应力普遍低于术前。与单生长棒相比, 在双生长棒内固定模型中:T3椎体应力减少6.2%, T3/4椎间盘应力减少6.7%, T3/4椎间韧带)应力减少27.7%;T6椎体应力减少16.9%, T5/6椎间盘应力减少1.2%, T5/6椎间韧带应力减少40.4%;L2椎体应力减少32.6%, L2/3椎间盘应力减少30%, L2/3椎间韧带应力减少15.6%;L5椎体应力减少1.2%, L4/5椎间盘应力减少15.7%, L4/5椎间韧带应力减少100.0%。在近端应用椎板钩能轻度减少锚定点上方T3椎体、T3/4椎间盘和T3/4椎间韧带的应力。其中, 在单棒模型中T3椎体应力减少2.8%, T3/4椎间盘应力减少2.4%, T3/4椎间韧带应力减少3.6%;在双棒模型中T3椎体应力减少2.2%, T3/4椎间盘应力减少1.5%, T3/4椎间韧带应力减少5.7%。同时, 相比于双生长棒, 单生长棒术后模型邻近节段应力更加集中。结论在生长棒手术治疗EOS患者中, 双生长棒结构和头侧应用椎板钩固定能更有效地减少邻近节段的应力。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