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6日抚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作者:吴春英; 全美兰; 刘帅; 宁大可; 王桂春; 刘东明; 郭本军; 米雷; 李俊乐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01): 224-230.

摘要

利用常规观测、加密自动站气象站以及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3年8月16日抚顺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抚顺"8.16"特大暴雨过程是一次极端降水过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降水前15天维持高温高湿,低气压的特点。地面蒙古气旋、低层切变线、500 h Pa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是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本次降水过程的水汽由多方向气流汇合。低空急流左前方辐合和高空急流右后方辐散耦合,是强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水汽通量散度在降水前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降水开始后辐合中心向下发展,高层辐散明显增大,低层辐合明显加强,对流发展更加旺盛。本次暴雨产生在850 h Pa假相当位温场高能舌区顶部,垂直分布具有上干下湿不稳定层结。高层干冷空气向低层渗透,触发低层高温高湿不稳定能量释放。地形对降水作用有:(1)迎风坡对西南气流抬升作用;(2)喇叭口地形汇聚作;(3)浑河河谷狭管作用;(4)山地的阻滞作用;(5)喇叭口地形再次辐合,5种地形作用叠加而成。

  • 单位
    辽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