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传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靶向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15例单节段OVCF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PVP组(126例)和靶向PVP组(89例)。靶向PVP向骨折区域穿刺置管及侧口推杆推注骨水泥。根据骨水泥在骨折区域的填充情况把传统PVP组分为填充充分亚组(110例)和填充不充分亚组(1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渗漏类型、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及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靶向PVP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PVP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渗漏率、渗漏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向PVP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传统PVP组有16例(12.7%)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充分(P<0.05)。靶向PVP组、填充充分亚组和填充不充分亚组的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2 d VAS均较同组术前显著降低(P<0.05),靶向PVP组与填充充分亚组的术后2 d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填充不充分亚组的术后2d VAS显著高于填充充分亚组和靶向PVP组(P<0.05)。结论与传统PVP治疗OVCFs相比,靶向PVP更能保证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充分填充,减少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