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急性脑梗塞并接受rt-PA治疗的患者5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析患者溶栓前、溶栓后早期(溶栓完成后24 h、72 h、5 d、7 d)、溶栓后远期(溶栓完成后1月、3月、6月)评分,用巴氏量表指数(Barthel Index)评价溶栓完成后远期的独立生活能力;根据脑出血分型判断标准,分析溶栓后36 h内脑出血发生情况,按照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类型分为非症状出血组、症状性出血组和未并发脑出血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脑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溶栓24 h时NIHSS 2~4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溶栓前,溶栓72 h时NIHSS 2~4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溶栓24 h,溶栓7 d时NIHSS 0~1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溶栓5 d时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溶栓后36 h内共有13例患者并发脑出血,其中非症状性出血8例(14.29%)、症状性出血5例(8.23%);症状性脑出血患者起病至接受溶栓时间、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前大梗死面积、溶栓后NIHSS评分大于未并发脑出血患者(P <0.05);平均年龄过大、溶栓后24 h收缩压高是发生非症状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平均年龄过大、起病至接受溶栓时间过长、溶栓前后大梗死面积、溶栓后24 h收缩压高、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 4分是发生症状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治疗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平均年龄过大、溶栓后24 h收缩压高,起病至接受溶栓时间过长、溶栓前大梗死面积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 4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