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2013年—2019年53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李俊龙; 岳玮; 陈志磊; 朱彦伟; 柳韶真*
来源:实用医药杂志, 2021, 38(08): 737-745.
DOI:10.14172/j.issn1671-4008.2021.08.018

摘要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医院2013-01-01—2019-12-31上报的536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名称、剂型、类别、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ADR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ADR分级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发生ADR最多(161例,30.0%);536例ADR报告中,男性(58.8%)比例大于女性(41.2%);≤18岁年龄段患者较多(151例,28.2%);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ADR发生率最高(341例,63.6%);不同药物剂型中注射液最易发生ADR(220例,41.0%);不同药品种类中抗菌药物发生的ADR最多(186例,34.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65例次,27.7%);用药后>10~30 min出现ADR最多(153例,28.6%);严重的ADR共9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剂型等多种因素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