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联网对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非遗的表述、传承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刺绣技艺作为传统“女红”具有明显的性别技术指向,媒体报道中所涌现的优秀“绣郎”群体打破“女子之术”的性别气质壁垒,建构了兼具高学历、创新性、文化主体性、职业化等特质的青年非遗传承人新形象。以“绣郎”为代表的青年非遗传承人善于利用网络新媒体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助推非遗跨界传播,彰显了其共享性和公共性等特征,并且重塑大众对非遗的社会认知。